当前位置: 首页> 景点 > >
正文相关阅读省市景点酒店字母索引最新发布

马鞍山九大古镇

时间:2024-05-10 10:03:57

来源:互联网

马鞍山地区地处安徽东部,长江下游。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,自秦汉以来形成了众多各有特色的古镇,是不可多得古镇文化旅游宝贵资源。

一、乌江古镇

马鞍山九大古镇

乌江镇位于和县东北隅,距县城21 公里。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,面临长江,与南京、马鞍山市形成鼎足,素有金陵门户之称。公元前202 年,西楚霸王项羽终不肯过江东,于乌江自刎,结束了楚汉之争,乌江也因此名扬天下。项羽死后,当地曾为其修筑了“衣冠冢”。后人亦于此建亭祭祀,人称“项亭”。

唐初建祠,上元三年(762 年),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:“西楚霸王灵祠”。南唐文学家徐铉撰写《项王亭碑》。南宋绍兴二十九年(1159 年),命名乌江项羽庙为“英惠庙”。历代屡经修葺与扩建,有正殿、青龙宫、行宫、水灵宫等共99 间半。传说皇帝方可建祠百间,项羽虽功高业伟,但终未成帝业,故少建半间。殿内有项羽、虞姬、范增等人塑像并有石狮、旱船、钟、鼎、匾、碑等文物。唐宋诗人孟郊、杜牧、苏舜钦、陆游、王安石、李清照等均有题诗。后屡遭兵燹,大部建筑物被毁。清同治七年(1868 年),重塑霸王像。悬“拔山盖世”匾额,并有楹联曰“山襟水带,虎啸龙吟”。

小镇街道纵横,建筑多呈低矮的深巷,青石板的路面,狭窄而长,镇上商业发达,有棉花行、米行、商店、茶馆、客栈等近百家,著名的“乌江卫花”也产自这里。乌江是千年古镇,文化底蕴深厚,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,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张孝祥、张孝伯、张即之,以及当代草圣林散之的故乡。

二、运漕古镇

马鞍山九大古镇

运漕镇位于含山县城南端约40 公里处,形成于三国东吴,发展于东晋时期,鼎盛于明清时代。明代以来便是含山首镇,商业发达。运漕河上码头相连、桅杆林立、商船绵延数里,可以想见此镇当年是相当的繁华。如今镇上还保留了众多的古民居、深宅大院。如东河街的程家大屋,共有五进,房主原为徽州绩溪人,光绪年间在此地经营布业生意,取得一定财富之后就按照家乡的徽派建筑风格建造了这座大院;除此之外,还有上大街的陈家大院、西大街黄家大屋、何氏民居等。

古镇保留下来的,不仅仅是深宅大院、古民居,还有一些其他古建筑,同样承载着古镇的记忆。如集中于上大街和上北门街道两侧的王家祠堂、佘家祠堂、张家祠堂、沈家祠堂、徐家祠堂等,这些祠堂多为五进以上,正厅的门楼上、砖墙上都有精美的木雕、砖雕,刻有“五子登科”、“八仙过海”、“松鹤延年”、“福禄寿”等图案,栩栩如生,精美绝伦。还有牌坊、孝子坊等,大都是明清两代的建筑。最大的是小北门的贞洁坊,三门四柱,高达15 米,刻有“圣旨”二字,并有乾隆年间安徽巡抚潘恩榘题写的“幽光四照”四个大字。

镇上最有名的建筑当属明代嘉靖年间的三台阁。此阁临河而立,共有三层六面,高二十余丈,蔚为壮观。登阁远眺,运漕古镇的喧闹与繁华,山水的静谧与秀丽尽收眼底。自古以来,文人墨客,社会贤达,也常常流连于此,品茗饮酒、高谈阔论、吟诗唱和、泼墨丹青,留下了一批诗词、楹联和书画作品。

三、采石古镇

马鞍山九大古镇

采石成镇因军事而起。唐贞观年间,设置“采石戍”,唐肃宗乾元二年(759 年),又改为“采石军”,“采石戍”、“采石军”都是采石镇最早的名字。采石不仅因军事而成镇,因商贸而繁荣,更是因名胜而扬名。采石镇因其风光秀丽,古迹众多,引来无数文人墨客。诗仙李白晚年在此流连忘返,留下“跳江捉月”、“一醉千古水倒流”的美谈,留下了《望天门山》、《夜泊牛渚怀古》、《横江词》等千古绝唱。其后,白居易、刘禹锡、梅尧臣、苏轼、曾巩、王安石、贺铸、沈括、李之仪、陆游、辛弃疾、文天祥、萨都刺、萧云从、黄景仁、张之洞等都曾在这里留下华章佳句。

唐代以来采石镇先后建起多处亭、台、楼、阁,以及庵、观、寺、庙。著名的有太白楼,又名谪仙楼、青莲祠,位于采石镇西南1 公里处,背倚翠螺山,面临长江,浓荫簇拥,是一座金碧辉煌、宏伟壮观的古建筑。太白楼后是李白祠,祠顺应地势,就坡而建,借回廊与前楼二层相连,廊内有碑数块,其一为一笔“虎”字,系清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所书,笔力颇为苍劲。另一块是梅花碑,为彭玉麟所画。祠堂正厅供奉黄杨木雕的李白站像一尊,背负双手,昂首挺胸,神态潇洒、飘逸,十分传神地再现了诗仙风韵。此外还有李白衣冠冢,位于翠螺山南麓。冢基用青石垒砌,基高2 米,直径5 米,周长约40 米,形体为圆笼屉状,四周有石栏圈围,松柏簇拥,芳草菲菲,环境幽静。冢前立有“唐李翰林衣冠墓”石碑,供游人瞻仰凭吊。

四、黄池古镇

马鞍山九大古镇

黄池镇以黄池河得名,唐大顺二年(891 年)置镇,宋以后历代均为当涂县属镇。黄池镇历史悠久,人文景观较多。有风景优美的桃园、水阁凉亭、风峙庙和丹阳书院等建筑。丹阳书院,是安徽早期书院之一,为南宋景定五年(1264 年)在黄池镇创建。宋理宗亲书“丹阳书院”牌匾。明朝天顺年间改为来往公馆。

镇上还有黄池古渡,位于镇南,系古今大公圩地区渡水阳江进入宣城和芜湖两地的重要津渡,行距200 米。明正德年间,该渡口处曾由巡按御史吴钺筹资建有浮桥,乡人为颂其德政,称作“留爱桥”。清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,桥废改渡,亦称留爱桥渡。黄池镇内还有太平军战壕遗址。据黄池镇志载:清咸丰六年(1856 年)4 月,翼王石达开部由宁国进驻黄池,即驻军于此。面积约2 万平方米。东边为营房遗址,中部有一南北向长约60 米的战壕遗址,西边有饮马池、羁马地等遗址,整个遗址较完整。

五、姑孰古镇

马鞍山九大古镇

姑孰镇又名姑溪镇,因城临姑溪河而得名。今为当涂县城关镇,距离南京七十公里,为古金陵西南门户。姑孰城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元年(222 年),是为县城创建之始。东晋大司马桓温曾镇守于此,并大兴土木,扩建城池。此时的姑孰城是江南的一个军事重镇。隋开皇九年(589 年)置当涂县,徙县治于姑孰,姑孰为当涂县治所,由此开始。从此,姑孰历为县、州、路、府的所在地,成为马鞍山地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。

唐代中期以后,姑孰镇一度繁华,诗仙李白曾数次光临,晚年又在此盘桓,留下诸多瑰丽诗篇,歌颂此间风物。宋代以后,姑孰城也多有修筑,清代中后期由于太平兵燹,姑孰城池几乎成为废墟。清政府打算重建姑孰城,同治九年(1870 年)在城内建起“长江水师提督军门衙署”、“安徽省督学使衙门”、“陆军协镇衙门”,以及府县等各级衙署13 处。城内街市逐渐恢复,尤其是城南采虹桥至西街南段的清河街一带最为繁华。旅游攻略https://WWW.CAOYUantIanLu.ORg

姑溪河中客货运输的船只来往如梭,两岸桅帆林立,百业又趋兴旺。姑孰镇风光秀丽,人文荟萃,名胜古迹诸多,文化底蕴深厚。如黄山塔,始建于南朝,李白曾以“长啸倚天梯”诗句为之吟咏。金柱塔建于明代,八角七层,内有石刻浮雕,登临塔楼可观大江东去及采石、天门雄姿。黄山塔和金柱塔是镶嵌于姑孰境内的两颗明珠。兴建于唐代的甑山禅林,香火旺盛,延脉至今。

六、丹阳古镇

马鞍山九大古镇

“肇始秦汉,千年古镇”丹阳镇,坐落在当涂县境东北部横山西麓,距县城26 公里。自秦始皇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 年)在此置丹阳县起,至今已有2200 多年历史。唐贞观元年(627 年)废丹阳县,以其地入当涂,其后历代均为当涂县属镇。唐代,丹阳有城垣,城南丹阳河可通丹阳湖,水路交通便利。清康熙年间,安徽、江苏分省而治,北镇始划归江苏江宁县,南镇属于安徽当涂县。因此,丹阳镇是个“一脚踏两地,鸡鸣闻两省”的苏皖边陲重镇。丹阳镇,经济发达、文化繁荣、商贾云集,素有“江东重镇”、“金陵门户”之美称。

该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人文景观,境内现存远古遗址有栗山遗址、红塘坝遗址等。古桥有叶家桥,该桥建于明弘治年间,此后曾多次重修。叶家桥为青条石结构5 孔拱桥,长44 米,高8.5 米,宽8 米。工艺精细,气势磅礴,在古建筑上有“当涂第一桥”之称。叶家桥横跨丹阳河,连接薛津、新市两乡镇,是当涂至溧水官道上的重要桥梁。丹阳东桥,在丹阳镇东,跨丹溪水,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(1599年)。清乾隆二年(1737 年)为山洪冲圮,今桥为光绪五年(1879 年)岁贡陈光洺倡募重建。桥为青石砖结构的3 孔拱桥,长22 米,宽6.5米,距水面高5.7 米。桥有碑记,楷书,碑文清晰。东桥外尚有西桥,在丹阳镇街西,为3 孔石拱桥,清顺治年间重修,此后又多次重修,如今仍然完好,可供人行走。

七、新市古镇

马鞍山九大古镇

“十里长街,南北通衢”新市镇,南濒丹阳湖,北依横山,地处交通要道,自古山川秀丽,景色宜人,文化繁荣,人民生活富足。古镇西起绍司桥村,东至上旬村,号称“十里长街”,商贸云集,颇为繁华。新市镇依横山,傍丹阳湖,山水相间,风物宜人,钟灵毓秀。

横山是吴国文化的发祥地,山中“仙人洞”是南梁“山中宰相”陶弘景炼丹修道之所,诗仙李白几度漫游,流连忘返,留下诸多诗篇。山中有“江南古迹石门”、“六朝古刹澄心寺”、“姑孰之巅太阳宫”、“天机泄处拖船壑”、“沧桑陈迹摩崖刻”,还有“龙井寒泉”、“丛林夜月”、“绝壁垂松”、“贞白五井”、“白月池”、“龙井丹灶”、“丹灶寒烟”等等人文和自然景观数不胜数。丹阳湖畔尚遗存古桥官道,李白诗中的丹阳湖古风古韵犹在。

八、历阳古镇

马鞍山九大古镇

历阳镇,为和县县治所在地,是一座历史悠久、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。2000 多年前,项羽封范增为历阳侯,始建历阳城,又名亚父城,自古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位居县境中部,东靠南京,与马鞍山市区一江之隔,已有马鞍山跨江大桥相连,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三条通江河流,水陆交通十分便捷。

历阳镇有春秋时期伍子胥渡江的“渔邱渡”和“浣纱祠”,三国时孙权为其母做寿而建的万寿塔,唐代刘禹锡的居所“陋室”及其千古名篇“陋室铭”,唐代诗人张籍读书的“桃花坞”,宋代建造、朱元璋登临义军赋诗的“镇淮楼”,明代建造的“文昌塔”、“和阳桥”等诸多名胜古迹和遗址位于其中,境内中部为一西向长垅,东北、南部均为平原和湖区。

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,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,经济发展的步伐十分缓慢,真正能作为城镇发展的引擎,主要是政治、军事或者二者的合力。历阳镇兴起,主要就是因为政治和军事原因。在历阳镇为中心的这一地域,以县名之,就叫历阳县,以州名之,就叫和州。自从项羽封范增为历阳侯开始,无论是短暂地作为扬州、九江的行政中心,还是历代州、郡、县的治所,历阳镇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着盛衰兴废的变化。

九、博望古镇

马鞍山九大古镇

“小桥流水,江南风韵”博望镇,位于县境最东端的横山南麓,距县城40 公里。博望镇建于南朝梁时,距今已有1500 多年历史。南朝以后,博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,日渐繁华。明代,博望为市。清代,博望为镇。镇内有一条青石板铺筑的街道,由东桥、中桥和西桥三座古桥连接而成。镇区四周环水,颇具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江南古韵。博望多山,农户多擅长打制各种韧性较强的农具和刀具。清乾隆年间,博望铁业已享有盛名。“芜湖的剪子,博望的刀”,“刃具之乡”之说,就是在这一时期传遍大江南北。

博望镇历史悠久,古迹遗址众多。如营盘山遗址、船墩山遗址、大袁村遗址。费家祠堂,坐落在博望镇费村东,清道光五年(1825 年)重建,有重建记碑。前后两进,均为五间,有回廊相连,抬梁斗拱式木结构。室内雕刻简单,天井中有一株百年古柏,保存完好。鹿中桥,在博望镇老街中,故亦名中桥。原建年代无考,清光绪八年(1882 年),刘玉声等重建。单孔石桥,长7.2米,宽2.1 米。桥边还立有一块光绪十二年(1886 年)“重修本镇三桥碑述”的石碑。

文章来源:https://www.caoyuantianlu.org/sight/5089.html

相关阅读

千岛湖景区游玩攻略

千岛湖景区游玩攻略

千岛湖景区游玩攻略,携程攻略社区! 提供淳安千岛湖景区景点图片、门票价格、开放时间及包含淳安千岛湖景区攻略、地址、照片、点评、附近酒店、门票团购等实用信息,大量千岛湖景区团购…

2022-11-09

古龙峡漂流

古龙峡漂流

清远古龙峡森林探险王国是国家4A级景区,离广州市区68公里,内有五大项目云天玻霸、空中探险、大瀑布群、国际漂流、网红河谷,那么古龙峡漂…

2022-08-13

张家口小白山公园

张家口小白山公园

小白山景区位于张家口市西北部,总面积2000亩。景区内有云杉、油松、侧柏、落叶松18个品种的乔灌木66851株。2003年增绿添彩一期工程,即共…

2020-07-19

张家口市人民公园

张家口市人民公园

张家口市人民公园建于1925年,占地面积为12 43公顷。位于市中心滨河西岸,是我市老城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。地址:张家口市桥西区长青路发展…

2020-07-19

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

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

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地处中心城区南口位置,东临胜利中路、北通建设东街、西接钻石北路、南至工业东街,占地168亩,整体呈人字形架构。…

2020-07-19

余姚天下玉苑景区

余姚天下玉苑景区

天下玉苑位于大隐九龙山下,是一个以玉文化为特色,融山水灵气、玉雕精品和人文胜迹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,景区内倚山环湖建有西隐禅寺、南天坛、凤…

2020-05-28

酒店字母索引
最新发布
古北水镇美食攻略

古北水镇美食攻略

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,坐落在司马台长城脚下。景区的特点是“三碑、三庙、三城”,古北口有“城上城、城中城、城套城”之说,也是我国唯…

合肥长临河古镇

合肥长临河古镇

长临河古镇(长临河老街)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,是一条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街。长临河古镇内的古民居建筑群、古塔、蔡永祥纪念馆和吴忠性故居也…

芜湖市芜湖县红杨镇西河老街

芜湖市芜湖县红杨镇西河老街

芜湖西河古镇,即西河老街(西河村)位于芜湖市芜湖县红杨镇 ,得名于明洪武年间,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,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 西河古…

重庆铜梁安居古镇

重庆铜梁安居古镇

安居古城,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,因境内有大安溪(琼江)而得名,有安居乐业之意。安居古城是一座体系保存完整、规模庞大、非常具有立体感层次感的风水古城…

重庆合川涞滩古镇

重庆合川涞滩古镇

涞滩古镇,国家4A级旅游景区,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,中国十大古镇之一、首批“中国最美的村镇”,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北28公里。古镇原名叫涞滩古寨,…

泾县赤滩古镇

泾县赤滩古镇

赤滩古镇位于黄山、太平湖旅游黄金线上,在宣城至泾县322省道旁,泾县县城东北7 5公里处。这里,青山秀水环绕,清静幽雅,集自然景观、人文景观、佛教文…